爬山是此趟旅程的重點行程
所以在出發前當然需要稍微認真的做一下功課
這篇就把之前蒐集到的一些冷熱知識都稍微紀錄一下
(資料來源: wiki 還有n個辦理爬kili的travel agent網頁)
# Mt. Kilimanjaro
吉力馬扎羅山是世界遺產-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的核心
但這並不是單一的一座山 而是一個集合詞
更嚴格的來說 應該要稱作吉力馬扎羅山區 是這群火山群的總稱
由三座山峰(peak)組成
- Shria peak (3963m): 年齡最古老 但收到Uruhu peak噴發時的岩漿摧毀 形狀不是非常明顯
- Mawenzi peak (5149m): 地形相當險峻 沒有特殊裝備無法攀登
- Uhuru peak (5895m): 又稱為Kibo peak, 最年輕的頂峰, uhuru在當地語言(Swahili)裡的意思是"自由"
這群火山約從兩千五百萬年前開始活動
前兩座都已被鑑定為死火山
而雖說Uhuru peak處於休眠狀態 最近一次噴發已是數十萬年前
但是山脈中的餘燼還有氣體讓當地人仍堅信Uhuru peak會有再次噴發的一天
# 萬年冰雪
吉利馬札羅山頂有著萬年不化的冰雪
據導遊介紹Kibo山頂總共有5座冰川 在冰川極大時期甚至可涵蓋Kibo/Mawenzi這兩座尖峰
但是由於萬惡的全球暖化(?) 山頂的冰雪區正在急速縮小中
最快可能在二十年內山頂的冰雪就會完全融化殆盡 (aka 想看要快)
# 登山
紀錄中最早登頂的歐洲人是1889年的 Hans Meyer (德國人)及 Ludwig Purtscheller (奧地利人)
創下了地表非技術攀登的最高峰
目前每年大約有25000人左右攻頂 然而成功的機率約是2/3
登山路線整體而言不算困難 最大的敵人是海拔適應的問題 再來是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
ps. 我們的登頂證書流水號編號是落在四十萬多號
由於吉力馬札羅山近鄰赤道 因此整座山區的林相與地形十分豐富
在這裡爬山的最大賣點可以沿路體驗不同的氣候帶
熱帶雨林 (rainforest)、高沼地(moorland)、高山荒地(alpine desert)、極圈(arctic)
從熱到極寒一次滿足 (當然裝備也等於全部都要出動了)
一般而言因此會建議乾季的時候
寒冷而乾燥的六月至十月最適合 再來就是溫暖但有綠意的一月至三月
# 登吉力馬扎羅山的路線選擇
其實原本以為和台灣的百岳很雷同 登山/下山路線是單純的一兩條而已
但是仔細一查其實有相當多路線及天數可以做選擇
而且查起資料來有些網站的資訊會針對自己的主推行程有偏好介紹
看了一圈之後發現這個網頁的資訊還算是完整 (雖然我們最後是沒找這間XD)
https://www.ultimatekilimanjaro.com/routes.htm
下面的圖片有些圖片是取自這個網頁
可供普羅大眾上山路線總共有七條
西邊: Shira/Lemosho/Nothern circle
南邊: Machame/Umbwe
東南邊: Marangu
北邊: Rongai
這幾條都會在上去Kibo Rim之前集合在Kibo hut或是Barafu hut這兩個點
Kibo rim的西邊屬冰河地形 需要特殊裝備才能夠攀登
(ps. 圖中Mweka僅供下山使用)
以下是把這幾種路線根據不同面向整理出的簡表
由於整個山區的設計還算完善 在適當的距離都有規劃營地 因此這些route不管是哪一間走法都是大同小異
只是會根據大眾的海拔適應需求安排了不同天數的行程
*難度: VH: very high H:high M:medium
*景觀: E:excellent VG: very good G: good
另外登頂成功率這裡也有個可以參考的表
(不過也是眾多自己蒐集的成功率之一 跟泡麵封面一樣 數據僅供參考)
圖片來源: https://www.etripafrica.com/summit_success_rate_0813/
其實看到這些資料如果有選擇困難的話
可以有幾個懶人選法
* 不知道該怎麼選就選Wiskey路線
* 想住山屋的話就選Marangu路線
* 至於我們怎麼選?
因為Wiskey主打的風景多變是多在一開始的雨林氣候
這個我們是覺得在台灣高山上其實也不難看到
再加上看到下面這張人潮比較圖 (雖然上面已經有數據了但是這個圖像化呈現更能顯現差異
所以悠閒爬山+不想太操勞 的兩個要點促使我們最後選擇了Rongai route